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优秀案例丨“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亚博88体育
案例名称:“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
负责人:李方俊
所在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一、负责人及团队介绍
李方俊,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机制教研室主任、工程训练中心主任。全国液标委污染控制分标委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工程训练研究会常务理事,校级教学名师。2018年带领工程训练中获得校级“优秀一线教学团队”称号,2021年获得校级“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23年带领工程训练中心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团队介绍
团队合照
教学创新团队由6名具有丰富工程训练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青年教师申子嫣、刘佳其、杨冉,成功申报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在今年的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全国特等奖,并获批教育部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青年项目。谢鹏程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专业实践教学责任教授,教育部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杨卫民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塑料加工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和世界塑料工程师学会注塑专委会主席等学术职务。
二、案例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解决单一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创新发展的问题
工程训练中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与技能教育实践的综合性平台,随着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原有的“金工实习”课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
2. 解决工程训练动力不足、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
高校中普遍存在对工程训练中心的重视程度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师培养和晋升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工程训练动力不足、广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
3. 解决传统育人体系与社会创新发展新环境脱节的问题
随着科技和工业技术的发展、社会需求的新变化等,原有的“工程训练”课程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造成传统人才体系与社会发展新环境脱节的问题。
三、改革思路与举措
图1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布局图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育人体系创新与实践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主要有“开拓新局面、构建新体系、贯彻新机制、打造新品牌”四项具体举措构成。
具体举措一:开拓“样板支部,党员先锋”党建示范引领新局面
2022年6月工程训练中心党支部获批北京化工大学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根据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职能与特点,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与部门职能的融合方式,梳理出:打造数控加工周期性纪念品、强化加工工艺作品展示、成立北化工程训练中心竞赛社团、完成“云课堂”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提高工程训练课程思政五项重点打造的特色项目。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有机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广泛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学生竞赛交流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创新能力。
图2 数控加工周期性纪念品以及作品展示柜
图3 竞赛社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授牌仪式
具体举措二: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程实践育人新体系
1. 推进工程训练“云课堂”建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动“互联网 教育”进程建设,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重教学效果。
图4 工程训练中心“云课堂”教学模式
2. 升级“金工 高工”协同实习,实现科教产教协同育人: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金工 高工”协同实习课程体系,不断探索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的方法与途径,深化“科教 产教”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建立 “政-企-校”协同创新育人基地,建成行业和专业协同育人共同体。
图5 工程训练中心“高工实习”现场
3. 共建高校“虚拟教研室”,助推工创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精彩一课,工创未来”实践教学线上交流活动,加强兄弟院校学习交流,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与视野,为培养工程实践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图6 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图7 “精彩一课,工创未来”北化专场
具体举措三: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双创人才培养新机制
团队每年承担与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紧密联系的六大赛事的培训指导、校内选拔及赛事组织与支持工作,2020-2023年,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带领我校师生共获得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北京市特等奖3项、一等奖25项、二等奖45项、三等奖38项、优秀组织奖2项。同时,通过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成果分享会、工训竞赛成果路演等活动,宣传科技创新中的竞赛成果,激励更多的热爱竞赛的同学加入进来。
图8 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总决赛现场
图9 工训竞赛成果路演活动
图10 部分获奖证书
团队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通过参加教学比赛,提升教学能力。申子嫣教师团队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并获批教育部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青年项目。
图11 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
具体举措四:打造“艺工结合,金工 高工”北化特色育人新品牌
在传统“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升级开设“高工实习”课程,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引导,同时,结合社会时事,以科学知识为支撑,特色活动为载体、主题活动为传播,打造特色课外育人主题活动。
图12 “百米长卷献礼百年华诞”工程训练中心印章制作及应用
图13 “校园冰雪文化节”中工程训练中心加工作品展示
图14 “北化师生喜迎二十大,彩绘万副护目镜”护目镜的加工过程及现场活动
图15 “艺拼多彩北化,工创美好校园”活动
四、特色及创新点
1. 形成党建示范引领下的工程实践育人新体系、双创人才培养新机制、北化特色育人新品牌
根据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职能与特点,不断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建工作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党建示范引领下,积极构建工程实践育人新体系、贯彻双创人才培养新机制、打造北化特色育人新品牌。
2. 主动应对“新工科”要求,聚焦工程训练教育教学育人体系
工程训练中心积极主动应对“新工科”要求,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的工作职能和重要作用,打破传统育人方式,聚焦工程训练教育教学育人体系的构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科教融合、艺工结合等多途径、多方位实现多维立体化育人。
3. 以“高工实习”为特色,创新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理念和新路径
“中国塑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工程训练中心,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工程支撑优势。将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深度融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形成适应工程实践项目发展的“高工实习”,实现本科生产学融合实践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学科发展和科学研究优质资源向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聚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五、实践效果及推广应用
实践效果:
工程训练中心每年承担我校100个班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任务,辐射全校3000余名学生。随着“新工科”背景下工程训练实践育人体系的创新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四新”工程实践育人思路基本形成:
• 开拓“样板支部,党员先锋”党建示范引领新局面
• 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工程实践育人新体系
• 贯彻“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双创人才培养新机制
• 打造“艺工结合,金工 高工”北化特色育人新品牌
对标新时代中国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树立工程意识、质量意识和劳动意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培养出思想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素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级复合型科技人才。
团队以此作为优秀教学案例,获评2023年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获批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2022年教育部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在全国高等学校教师工程创客教学能力大赛中荣获国特等奖,并获批教育部工程创客教育虚拟教研室青年项目。发表《建党百年背景下高校创客空间实践项目研讨》等教改论文与思政论文。
推广应用:
相关教学情况、育人活动被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进一步扩大学校社会影响力。
图16 部分媒体报道情况